销售热线:400-0875-119
销售热线:400-0978-119

消防物联网

当前位置:首页 > 公司资讯 > 消防物联网

向医院消防管理顽疾“开刀” 利用物联网技术提升监管效能

发布时间:2015-10-15 00:00:00

   医院人群流动量大,易燃易爆物品多,压力容器和大型电气设备集中,加之病房楼高层化,住院病人多、行动能力受限。一旦发生火灾,极易造成重大人员伤亡、财产损失和重大社会影响。

  为此,江西省在全国率先颁布实施《医院消防安全管理规范》地方标准(下称《规范》),并于8月27日在九江市召开全省宣贯《规范》试点现场会,全面部署医院消防安全管理达标创建活动,从消防安全管理标准化、标识化、信息化入手,提升全省医院消防安全管理能力和水平。

  医院出台举措创新消防安全管理

  9月6日下午,记者走进九江市规模最大的三级甲等综合性医院——九江市第一人民医院,只见大到自动消防设施,小到应急疏散指示标志,都是红底白字统一规格,对设施名称、使用方法步骤采用了醒目的标识,保证人员在紧急情况下准确规范操作。在医院问诊大楼后的小花园还设有消防文化长廊,长廊展板内容有基本的火灾自防自救技能,以及一些消防设施的使用知识。

  这是九江市推行医院消防安全管理标识化的一个缩影。该市以贯彻实施《规范》为抓手,以问题为导向,向医院消防管理顽疾“开刀”。

  消防设施管理一直是重点单位消防安全管理的短板。九江市消防部门在日常消防监督检查中,经常发现单位消防设施损坏、失效。虽然基本都聘请了维保单位,但维保质量不容乐观。在消防部门的指导下,九江市第一人民医院专门出台了消防设施维护保养星级服务评定机制,制定了建筑消防设施维护保养质量手册,对维保的计划、内容、规程进行了细化,确保提升医院防范火灾的能力。

  结合危重病患者疏散困难的特点,医院在住院部的每个楼层均设置了消防应急避难间,为消防危重病患提供逃生空间,同时为消防部队外攻救人争取时间。避难间入口处均安装了甲级防火门,配置了蓄光型自发光疏散指示标识,设有逃生绳、悬挂式逃生梯、过滤式空气呼吸器、破玻锤、强光手电筒等。避难间的防盗网上还设置了可开启的活动门,以满足应急和救援的要求。

  医院人员、车辆流动大,如何解决人流、车流与消防安全之间的矛盾,一直是困扰医院消防安全管理的难题。

  九江市第一人民医院将人流通行密集处的常闭式防火门改造为常开式防火门,一旦遇有火警,门后的电磁系统自动断电,防火门自动恢复关闭状态,解决了医院人流通行与防火隔离之间的矛盾。针对车辆乱停乱放堵塞消防通道的问题,医院采取人车分流、电瓶车集中管理等措施,将所有机动车辆全停入地下车库,修建了2处电动车、摩托车停车棚并安装了充电桩方便车主,有效地解决了这些问题。

  为了提高人防能力,九江市消防部门会定期为医院的员工进行消防培训和实地安全疏散演习。如今,医院已经拥有一支义务消防队,医院保卫科副科长黄鹏告诉记者:“义务消防队现在人数规模已经达到了100多人,他们当中有医生护士以及各部门的工作人员。”

  物联网技术提升监管效能

  当天,在九江市第一人民医院门诊大厅的室内消火栓旁,正在开展消防安全巡查的保卫科人员刘通发如往常一样,对消火栓检查维护后,取出箱内的登记卡进行记录。然后拿出手机扫了扫左上方的物联网传感器,巡查信息很快就提交到医院管理人员和消防部门相关人员的电脑、平板电脑和智能手机终端。

  管理手段信息化,是九江市创新医院消防安全管理的又一举措。在消防部门的指导下,医院通过安装“防消联勤物联网信息系统平台”,大大缓解了日益增加的防火压力。该平台通过射频技术识别NFC标签,将定制的NFC传感器固定在各个楼层的巡检部位,通过NFC手机检查并提交相关信息。由于巡查记录是即时发生,没有开展检查或者在检查中有遗漏,系统后台都会提示,杜绝了以往巡查人员事后补记录、造假偷懒等现象的发生。

  九江市公安消防支队支队长廖圣福告诉记者:“医院消防管理人员和消防监督人员依托手机、电脑等通讯终端,无需到场就能动态掌握保安人员防火巡查、消防控制室人员值班等情况,还能实时监测自动消防设施运行状况,不但方便了医院开展消防安全管理,同时也减轻了消防部门的工作压力。”

  物联网技术应用于消防领域,大大提升了监管效能。九江市第一人民医院在消防控制室安装了摄像头并接入系统,单位管理人员通过手机和电脑上就能看到消防控制室的值班情况并能回放7天值班记录。在自动喷淋系统末端试水装置和顶层消火栓,医院安装了水压超声波监测装置,水压数据实时上传物联网系统,可随时掌握消防水池和消防水箱的水位储量,消火栓管网和喷淋管网的水压。当水位、水压低于警戒设置值,监测系统就会报警并将信号反馈到物联网终端和消防控制室,极大地提高了工作效率。

  此外,该系统录入的数据还对应公安部消防局消防重点单位“户籍化”管理系统,保障了自查自检信息与“户籍化”系统资料一致,实现了日常巡查、检查情况实时进入“户籍化”管理系统。

  我省在全国率先实施医院消防地方标准

  近年来,全国医院火灾事故时有发生。2005年12月15日,吉林省辽源市中心医院发生火灾,造成37人死亡;2011年8月24日,上海宝钢医院发生火灾,造成一名正在手术中全身麻醉的病人死亡;2014年3月16日,湖北黄石医院发生纵火事故,造成住院部4人死亡。 

  “这些火灾事故深刻反映出当前医院在消防安全管理中的缺失。”省公安消防总队总队长房凌春说,“这些火灾事故的起火原因各有不同,但存在一些共性,暴露出部分单位对消防安全管理工作重视不够、投入不足;医院管理者和医护人员消防安全意识薄弱、自救能力不强;建筑设计存在先天缺陷、消防安全管理能力弱等突出问题。”

  针对存在的问题,今年5月,江西省公安消防总队联合省卫计委在全国率先颁布实施《医院消防安全管理规范》地方标准,对医院各类人员消防安全职责、消防安全制度和操作规程、场所设置要求、消防安全管理措施、消防宣传、灭火与应急救援预案的制定和演练等进行了明确。

  据省公安消防总队防火监督部部长肖纯栋介绍:“该《规范》在编制过程中借鉴其他相关法规和标准的经验,明确了消防安全管理标准化、标识化、信息化的要求,具有一定的先进性。如提出医疗建筑设置消防应急避难间,作为应急避险、中转疏散和等待救援的临时避险区域;强调根据建筑特点、火灾危险性和人员疏散能力分别制定应急疏散预案,提出了单项演练和综合演练的概念。”

  全面推广九江试点经验

  围绕《规范》的实施宣贯,两部门联合制定医院消防安全教育培训计划,根据医院的规模、性质和消防安全特点,分类指导培训2万余人。印制《规范》4万余份,发放至全省2000余家医院(卫生院)贯彻实施。组织开展消防安全专项检查,摸清辖区医院的消防安全状况,依法督促整改火灾隐患;对医院自身难以整改的重大火灾隐患,及时提出整改方案报请当地政府协调解决;对确实无法达到要求、长期非法经营的医院,责令其停业整顿或依法予以取缔。今年以来,共检查医院(卫生院)2052家,发现火患3289处,消除火患2537处,省政府挂牌重大火灾隐患2家。

  同时,省卫计委、省公安消防总队联合下发文件,部署开展医院消防安全管理达标创建活动,全面推广九江市试点经验,制定完善12项规章制度,解决“职责不清”的问题;严格落实行业规范,解决“管理失范”的问题;组织开展培训演练,解决“能力不足”的问题,切实加强和改进医院消防安全工作。

  “在医院消防安全管理试点工作中,有许多好的经验做法,有一些经验做法甚至是用生命和血的代价换来的。我们要进一步固化推广,不断深化医院消防安全管理达标创建成果,促进医院消防安全管理工作的长远发展。”省卫生计生委副主任曾传美如是说。